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書寫奇跡的四十年。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們見證了一批“不忘創業初心,接力改革偉業”的優秀企業家的誕生,我們的生活也因為他們的創新精神而發生質變。
改革開放下的創業板塊層出不窮,今天我們聚焦旅游,作為提升國民幸福指數的重要生活方式,旅游在改革開放背景下越發蓬勃發展。于是,我們看到大規模的旅游創業隊伍,也看到了創新帶給旅游的“智”變。
互聯網+的旅游時代 流量為王
筆者認為當前“互聯網+”還處于概念階段,《互聯網+》一書中提出它有六大特征,即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這是國家戰略行動計劃,“互聯網+”提出之前的大背景,是千萬企業需要轉型升級的大背景,后面的發展趨勢則是大量“互聯網+”模式的爆發性應用以及傳統企業的“破與立”?!盎ヂ摼W+”推出的另一個原因,是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大部分創業項目或多或少都與移動互聯網相關。我們可以把搜狐和新浪那一代的網絡,理解為PC互聯網,或者叫傳統互聯網,而以手機為載體的稱為移動互聯網。當前中國互聯網有三大巨頭,即BAT,B代表百度,A代表阿里巴巴,T代表騰訊。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現了三大流量小花TMD,T代表今日頭條,M代表美團,D代表滴滴。如今還有新的視頻類流量入口,如快手、抖音,高流量意味著高用戶量,當前大家都在尋找流量,創業成本越來越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購買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創客們必須解決流量從何而來的問題。
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推進和數字經濟的發展,互聯網所能承載的服務越來越多,應用場景不斷擴大,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使制造業、農業和服務業向新型、現代、智能的方向轉變,電子政務使得公共服務的實效性得到保障,企業和人民群眾獲取信息、辦理業務方便快捷,這些便捷服務平臺因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得以贏得更多的線上流量。
在此基礎上,中國網民發展規模驚人。根據今年8月第42次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提供的數據,中國網民規模已達到8.02億,占全球網民數量的五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7.7%?;ヂ摼W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數字化戰略得到系統闡釋,互聯網服務持續滲透,網民規模保持穩健增長。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網絡實現衣食住行游購娛的體驗。以旅游市場為例,截至2018年6月,在線旅行預訂用戶規模達到3.93億,較2017年末增長1707萬人,增長率為4.5%;網上預訂機票、酒店、火車票和旅游度假產品的網民比例分別為23.8%、25.7%、40.1%和12.1%。其中,預訂旅游度假產品的用戶規模增速最快,半年度增長率為9.7%。
在線機票領域,OTA(全稱為“Online Travel Agency”)平臺機票業務國際化、規?;l展緩解了營銷渠道調整帶來的影響。國際票務方面,得益于出境游市場需求增長和OTA平臺海外市場持續拓展,國際機票預訂量大幅增長帶來穩定營收;國內票務方面,受消費升級趨勢影響,民眾旅游需求潛力被激發,OTA平臺國內機票業務量規?;鲩L緩解了零傭金影響,“提直降代”促使中小票務代理轉戰三四線城市或進行業務轉型,商旅管理服務成為OTA平臺拓展機票業務的著力點。酒店預訂領域,OTA平臺整合供應鏈資源,加速直連供應。上游酒店供應商集團化運營提升供應鏈效率,下游OTA平臺借助B2B渠道實現酒店直連打造核心競爭力。酒店直連模式由于捆綁了酒店供應商和OTA平臺的品牌、技術、資源和服務,整合出新的服務價值鏈,將凸顯強強聯合的“馬太效應”,打破原有的生態格局,重新分割酒店預訂市場的利潤空間。旅游度假產品預訂領域,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升級和旅游需求潛力激發促使旅游度假產品預訂市場快速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增長幅度略高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且人均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68.3%。2015-2017年間,我國全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增速在10%左右,出境游人次保持在5%左右的增長速度,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旅游度假產品預訂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
風口下的旅游創業 團隊是魂
在互聯網+浪潮下,在線旅游行業成為投資圈的“香餑餑”。2015年,BAT投資旅游業累計超過160億元。金融業與旅游業深度整合。2016年,國內旅游領域直接投資額超過1.25萬億元人民幣,當時的國家旅游局預測未來3年我國旅游直接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并將帶動15萬億元以上的綜合投資。同時大型非旅集團紛紛介入旅游業發展,跨界資本成為主力。
資本大規模流入旅游市場,給旅游行業創業者帶來強勁動力。這批創業者有些顯著的特征,比如在線旅游創業公司的創業大軍中,25.6%的人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即所謂的“海龜”,而74.4%無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的創業者,大家開玩笑說是“土鱉”。在旅游創業大軍中,“土鱉”相對容易成功?!昂}敗钡膹婍椩谟谡莆障冗M的技術與理念,但“土鱉”更了解中國國情。國外谷歌、雅虎退出中國市場的原因是水土不服,旅游創業若想在中國獲得成功,必須扎根于中國土壤。旅游創業大軍中,專業背景文理各占半壁江山,但學計算機專業的較易占據主動,畢竟這是個互聯網+的時代。
旅游創業是個系統工程,集結了人脈關系、團隊、技術與專利、管理能力、產品設計、經驗、商業模式、渠道資源、專業背景、市場營銷、資金等諸多要素,其中團隊更是重中之重。筆者了解到,創業團隊中團隊成員的互補性與創業成功率存在正比關系,同時團隊成員之間的熟悉程度也助力創業的成功。成功的創業企業中,成員達到“比較熟悉”程度的占比47.4%,達到“非常熟悉”程度的占比42.1%。創業團隊要生存,必須找準定位并深耕細作,明確用戶的痛點,掌握團隊的能力,聚焦細分領域,深耕細做。
新一輪的創新“智”造 以人為本
2015年不少旅游企業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線上企業積極布局線下,O2O也出現了三種實踐模式:
1.線下資源+線上平臺:代表有錦江國際集團+驢媽媽、張家界+攜程。
2.線下綜合資源+線上平臺:代表有上海景域集團+驢媽媽、海航旅游+網易、萬達集團+同程等。
3.線上渠道+線下渠道:代表者有眾信旅游+悠哉網、港中旅集團+芒果網、華遠國旅+攜程、去哪兒+旅游百事通、凱撒+京東等。
同時,投資方向也出現新的特點,首先是投資方向多元化。從投資行業來看:景區、酒店等重資源項目為投資熱點 、服務平臺投資熱還將持續發酵;從投資類型來看:特色小鎮、精品民宿、冰雪旅游、汽車露營、主題公園、文化演藝、體育賽事等。其次是投資領域全球化。新一輪旅游地產的全球化將主要由中國企業主導,兼并收購仍是主要方式。最后是投資模式多樣化。以全面運營為核心的旅游要素投資將成為新熱點。
以資本市場的角度,他們更青睞于有明確用戶定位的旅游創新企業。這里,不得不提一個新的概念,即微細分。它是細分的深化和遞進,基于不同偏好因素將消費者劃分為更為具體、特定的群體。通過微細分形成的微細市場中顧客數量不大,其偏好行為能夠被精確預測并被相應的營銷活動直接影響。微細分不是市場營銷的進步,是運營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分析的進步。微細分不是完全的個性化和定制化,而是在群分的基礎上定制。
當前微細分方面做得較為成功的例子,有攜程旗下的私人定制品牌“鴻鵠逸游”,該品牌有精準的用戶定位,即高端品質客戶。2017年鴻鵠逸游推出“環游世界80天”的旅游產品,從香港出發,歷經22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五大洲以及南北極,僅有10席,售價138萬,一經推出即售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筆者以為,這場旅游滿足了鴻鵠逸游目標客群的需求,即實現超出常規的體驗與談資。高端客群不差錢,他們的消費訴求是品質與不同。鴻鵠逸游明確掌握了自己客群的特征與需求,才能推出具有市場價值,同時給自己帶來巨大利潤的暢銷產品。
改革開放以來,旅游行業的創新“智造”種類繁多,比如一些智能手表、智能運動服等可穿戴設備;用于呈現立體照片的全息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以及AI人工智能技術等,都為旅游帶來全新的體驗。這些體驗或是滿足我們的需求,或是創造我們的需求,但創造的初衷,都是為了讓我們得到更好的體驗。
(本文刊發在《檢察風云》2018年第23期。張德欣,旅游創業創新記錄&服務者、MTA產業導師&創業導師&客座教授、亞洲旅游大獎ATA Award專業評委、旅游創業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旅游創業創新智庫從書》總主編。致力于搭建旅游創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2016年發起創建中關村智慧旅游創新協會并任會長。曾組織過百余場社會類創業活動,旅游雙創公益巡回講座。主編系列旅游雙創新書籍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