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爆發,經濟下行壓力大;春季大風、夏季干旱、秋季多雨,自然災害頻發。面對多重挑戰,蘇沁農牧場有限公司在困難中開局,在逆境中奮進,2020年,實現糧油總產6742萬斤、經營利潤1876萬元。大災之年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這和企業加強精細化管理、調整種植結構、藏糧于技等一系列“連環招兒”密不可分。
落實制度 強化管理
自古就有“無規矩不成方圓”之說,所以,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細則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強農業標準化作業管理,針對公司實際,制定切合本單位且便于操作的新制度,相繼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出臺了《農業生產管理細則》、《單車核算管理方案》等管理制度,及時打好“預防針”,保證農業生產各環節“不拖節奏、不掉鏈子”,減少了“跑、冒、滴、漏”等現象的發生,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班子成員緊密團結配合,形成了強有力的管理隊伍,加強農業管理,培育了精干高效的農業隊伍和農業技術服務隊伍。農業生產主要領導抓謀劃,分管領導抓落實,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做到了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并在全體干部職工心中牢固樹立“節本就是增效”的意識。
同時,為提高農業全過程標準化管理水平,全面分析農業生產經營情況,公司在每年年末,都組織召開農業生產成本分析會。農業生產各崗位人員從春播、夏管、秋收、麥場作業等環節對農業生產、場院管理、機車作業、單車核算、田間管理、財務收支、農業科技、技術創新、水利等方面對全年農業生產情況進行總結匯報,并將上一年度與本年度農業生產取得成果及存在問題進行深入的對比分析。以成本分析會為契機,相互借鑒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分析生產經營現狀,討論降本增效措施,加強了人、財、物的管理,切實增強了職工的責任意識。
優化布局 調整結構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指根據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結構的變化改變農產品的生產結構,從而使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相協調的過程。近年來,油菜、大麥等農產品的產量和價格不斷遭遇“天花板”,天氣的復雜多變,也常常給農業生產來個“措手不及”。面對種種桎梏,公司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在穩定糧油合理產能的基礎上,針對區位干旱、積溫低的氣候特點,按照集團公司“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總播種面積的37%(12.9萬畝),種植甜菜、水飛薊、莜麥、燕麥草等特色作物。
“以前是被動調結構,現在是市場和天氣推動種植結構調整。就拿莜麥來說吧,它糧草兼用,耐瘠薄、耐寒,基本都安排在坡崗、瘠薄地等不適宜種小麥的地塊種,經實驗,如果這些地塊種植小麥,小麥將接近絕產。另外,莜麥的秸稈還可作為優質牧草出售。發展糧草兼用型莜麥符合蘇沁以農養牧和以農促牧的發展需求,也符合國家產業發展要求,可以說,科學的種植布局,為蘇沁災年盈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惫巨r業技術人員介紹說。
科技助力 降低損失
“過去種地靠經驗,現在種地看數據?!彪S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許多高新科學技術不斷地被應用于農業生產。農業技術人員介紹道,“如今,蘇沁大力發展數字科技,創新農業發展方式,通過農業生產全過程數字農業服務,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真正做到了‘藏糧于技’?!碧崞饠底洲r業,農業技術人員打開了話匣子:“咱可以在平臺上實時觀察天氣、土壤濕度和溫度變化,根據不同品種作物生長習性,監測作物生長過程中所需養分和可能遭遇的病蟲害,合理配肥和化除。相比以往,我們得滿身泥土深入田間地頭才能獲得這些基礎數據,現在只需指尖輕點,田間信息就可一覽無余,即節省了人力,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弊鳛榈谌r墾人,技術員說:“在父輩眼中,現在的農業科技發展簡直不可想象?!?/span>
發展現代農業,蘇沁還有“招兒”。公司引進了壁虎導航EDRIVE-X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在春季播種時,將此系統安裝在型號為2104、1854拖拉機上,在夏管水飛薊中耕時,將此系統安裝在膠輪車704上,實現了“一機兩用”。使用該系統后,播行筆直,不重不漏,在提高標準化作業水平和勞動效率的同時,實現了精準播種、節種和施肥、省肥,真正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經試驗,小麥、油菜平均每畝地可節省種子和化肥3元,一臺播種機可節省3萬元。同時,為了加強聯合收獲機的標準化管理,提高收獲質量,公司借鑒物流公司車輛智能管理系統,在聯合收獲機上安裝GPS車輛智能管理系統,實時掌握車輛動態,有效控制車速,提高收獲質量,減少損失。油菜每畝至少降低損失1%,約合4.8元/畝,每臺車可減少損失1.4萬元。有科技助力,將數字技術、先進設備和科學管理廣泛應用于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避免了不應當的損耗,促進了糧食增產增收。
公司一系列的“過日子,算好賬”措施,使企業在大旱之年增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農業生產中,人的成本是企業最大的成本,畢竟,機工開車播種、施肥時,手抬一抬、壓一壓,成本核算的結果就是天壤之別?!敖当驹鲂А笔潜U下毠だ娴挠行Т胧?,只有企業“增效”有錢了,職工才能實現鼓起“錢袋子”的目標。